国际刑警组织红色通报的法律性质与效力
The Legal Nature and Effectiveness of Interpol Red Notice-
期刊名称: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
期刊年份: 2018
-
期号: 6
-
页码: 30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跨国追逃的法律难题与应对研究》(15BFX190)阶段成果之一。
-
作者: 熊安邦
-
学科分类: 国际刑法学
-
作者单位: 湖北警官学院国际警务系
-
摘要:
国际刑警组织红色通报是其成员国警方为寻找、逮捕和引渡逃犯而请求国际刑警组织签发的一种信息通报文件,各成员国警察机构可据此逮捕和引渡逃犯。国际刑警组织签发红色通报需要一定的条件,包括罪行种类、惩罚门槛和请求国所提供的信息标准。从法律性质上讲,红色通报并不是一国警方对另一国警方的命令,而只是一种警用信息交换。所以一国警方是否能逮捕和引渡红色通报所指向的逃犯,主要依据被请求国的国内法以及相关的国际条约而定。
-
期刊栏目: 法学论坛
-
英文摘要:
The interpol red notice is an information disclosure document which issued by interpol for help in search, arrest and extradite fugitives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its member countries, the police agencies of member countries could arrest and extradite fugitives accordingly. The red notice issuance by interpol requires certain conditions, including the type of crimes, the threshold of punishment and the standard of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requesting state. In legal terms, the red notice is not an order from a country's police to another country's police, but is only a police information exchange. Therefore, whether a country's police can arrest and extradite fugitives according to the red notice, it depends mainly on its domestic law of the requesting state and the relevant international treaties.
2015年4月,按照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统一部署开展的“天网”行动,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集中公布了针对100名涉嫌犯罪的外逃国家工作人员、重要腐败案件涉案人等人员的红色通缉令,加大全球追缉力度。2018年7月28日,在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统筹协调下,经中央有关部门和广东省委、省纪委监委不懈努力,“百名红通人员”张勇光主动回国投案并退赃。截至目前,“百名红通人员”已到案54人。[1]虽然目前也有很多被遣返或引渡回国的外逃人员并不是通过国际刑警组织途径实现的,但国际刑警组织红色通报在我国的跨国追逃追赃工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国际刑警组织红色通报的发布流程与实施条件综述
(一)国际刑警组织通报的种类
国际刑警组织的通报是其成员国警方之间为分享与严重犯罪有关信息的一种国际合作或警务请求。通报是在其请求国的国家中心局和授权机关请求下由国际刑警组织总秘书处发布,通报可采用国际刑警组织成员的任何一种正式语言文字。
国际刑警组织的通报按颜色分为八种,即红色通报,为寻找、逮捕和引渡逃犯而签发;黄色通报,为要求寻找失踪者(经常是未成年人)和识别无自我认知能力者而签发;蓝色通报,为请求收集与犯罪有关的人员身份、位置及行为活动等信息而签发;黑色通报,为寻求辨认的不明尸体信息而签发;绿色通报,为提供犯罪分子可能在其他国家实施同类犯罪的警示和情报而签发;橙色通报,为警示某事件、某人、某目标或某过程,表示公共安全面临严重和紧急威胁而签发;紫色通报,为重大或特殊案件的作案手法、目标、装备和隐蔽手段等信息而签发;天蓝色通报,也称为国际刑警与联合国安理会特别通报,为用于通报联合国安理会制裁委员会制裁的组织和个人而签发。其中,红色通报是使用最多、最为知名的一种国际通报,它主要是为请求国的法律部门己发出逮捕令,并要求其他成员国警方引渡在逃犯而进行的通缉令发布。
红色通缉令由经办的国家中心局局长和国际刑警组织总秘书处秘书长联合签发,各成员的国家中心局可据此进行逮捕等相关行动。这种印有红色方块用以进行逮捕和引渡的通报被公认为是一种据此可以进行临时拘留的证书,也是寻找罪犯的法律当局提出引渡审理的起点。{1}
(二)发布红色通报的条件
关于国际刑警组织发布红色通报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国际刑警组织数据资料处理规则》文件中。其成员国警方中请求国的国家中心局在请求发布通报之前,首先要确保支撑请求的信息材料质量和内容的合法性;发布通报的求所附条件已得到满足;信息材料有利于国际警务合作的宗旨,其请求符合国际刑警组织的规则,特别是《国际刑警组织章程》(以下简称《章程》)第2(1)条和第3条,
{1}{4}{6}朱恩涛.国际刑警与红色通缉令[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11,44,270.
{2}Mario Savino.Global Administrative Law Meets'Soft'Powers: The Uncomfortable Case of Interpol Red Notices[J].NYU Journal International Law and Politics,2010(43):287.
{3}Cheah Wui Ling. Policing Interpol: The Commission for the Control of Interpol's Files and the Right to a Remedy [J].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Law Review,2010(7):376.
{5}卞建林,刘玫.外国刑事诉讼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162.
{7}易军,梁晓春.红色通报所涉被通缉者的权利保障及其缺陷—以国际刑警组织的规则体系为视角[J].政法学刊.2013(5):51.
{8}马贺.欧盟区域刑事合作进程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65.